為何選擇貧窮?

Pourquoi choisir la pauvreté?

摘譯自1963年10月,第四世界創立人對持久志願者的談話

摘要

志願者選擇貧窮,有什麼道理?在西方的文明中,貧窮並不被視為一種好事,只有耶穌基督將貧窮定位為一個人理想的狀態。不過,第四世界的持久志願者來自各種不同的靈修背景,他們到底是以什麼理由聲稱自己應該處於貧窮的狀態?

所謂貧窮的狀態是:不讓弱小者處於陰暗之地,這志願選擇的貧窮讓窮人呼吸到信任的空氣。這選擇性的貧窮讓窮人的處境得到提升,並讓他們能夠以此為基礎,去面對這個世界。這樣的貧窮幫助他們從自己的處境中汲取平衡與穩定,讓他們更有力量去迎接比他們更窮困的人。

我們處於兩個世界的邊緣,一邊是窮人,一邊是我們的社會;我們是站在邊界的人。如果我們真的要讓富人走近窮人,讓窮人通過富人的世界,我們就必須同時屬於兩個世界。如果我們要窮人的社會接待富人,而富人的社會接待窮人,我們就必須同時擁有這兩個社會所持有的價值;這些價值讓這兩個世界的人都承認我們屬於他,我們是他們當中的一份子,並且,我們能替他說話。

然而,透過赤貧,我們發現了什麼重要的價值呢?當然不是赤貧本身,而是貧窮的情況賦予人的那種簡單、謙遜及對生命的理解。貧窮的情況相反於富足、高傲及權力,權力使弱小者處於陰暗之地。我們所選擇的貧窮讓生活在赤貧中的人承認我們是他們中間的一份子,也讓他們接受我們、聆聽我們、容許我們幫助他們走到另一端去。我們的貧窮成為他們信任我們的依據,因為這個貧窮是我們的真誠的記號、是志願者真實的自我表達:渴望盡可能的接近這些家庭,為了幫助他們離開赤貧。

此外,我們的貧窮有很大的重要性,因為窮人看到有人自由地選擇生活在某種窮困中,這使貧窮的情況有了正面的價值。如果他們看到我們費力地去渡這種貧困的生活,但是我們仍然自由地勉勵自己接受它,並且,一步一步地,我們的情況變得和他們相似,這樣一來,他們所處的情況就被提高了價值。因為有人自願地接受了貧窮,這就表明了貧窮既不骯髒、也不可恥。當然,貧窮繼續是一種令人難以忍受的情況,但是,窮人可以相信:不論在社會、宗教或職業方面,貧窮都不是一種次等的情況。總之,貧窮不是一種低下或不道德的情況。這一點依我看來尤其重要,因為我相信如果一個人沒有接受自己的出身背景所含有的價值,他就不可能真正離開他的赤貧。我不認為單從別人身上,我們就可以找到前進的力量;我認為只有當一個人得到肯定,而且他的社會階層也被賦予價值之後,他才可能離開他的赤貧。這就是為窮人敞開大門的鑰匙,他自身的貧窮應該成為他的跳板,成為他的起跑點。

另外,當窮人所屬的階層被賦予價值之後,他將不再把富人視為比他優越的人,他將不必再視富人為阻礙他的人。如果他視自己的階層為有價值的,他將更有力量去面對周遭的環境、進入鄰里的人際網絡中,並使鄰里接受他。

說到底,我們究竟要達到什麼目標?我們希望在這個相互接近的努力中,窮人的團體能通過富人的團體,而富人能在窮人的家裡被接待,並且窮人能接待比他更窮的人。然而,為了接待別人,必須先知道自身的價值。如果我們對自己沒有正面的看法,對自己沒有信心,對他人又不了解,再加上生活的不穩定,我們怎能無私地接待別人?如果我們要窮人接待窮人,他們就必須先擁有一種穩定、平衡及完全的價值。當他們環顧自身的貧窮,而能確定它的價值被肯定之後,他們將能在自己的階層中接待別人,他們將能顧慮他們周圍其他的窮人,那些比他們跌落得更深的人。〈……〉

這就是我對貧窮這個問題的思考,我問自己:為什麼選擇貧窮是必要的?這個選擇為我們有什麼意義?有四個理由使它成為必要的。首先,如果我們不屬於窮人的世界,如果我們連他們的鄰居都算不上,我們不可能被窮人真正的接受。另外,既然我們選擇了貧窮,窮人會看出貧窮並非一個被貶損的價值,因此他們可以從中汲取離開它的力量。貧窮是必要的,因為當窮人看到他們出身的階層被提高價值後,他們將更能進入和鄰里的關係中,進而面對這個世界。最後,如果窮人本身不形成一個穩定而堅固的世界,他們將無法大方無私地接待更貧窮的人。

如果一個人不從自己出身的階層中取根,他就無法成為一個平衡穩定的人;同樣地,如果一個階層的成員不以自己的根源為傲,沒有任何一個階層會是平衡穩定的。

這就是我想交付給你們的,你們可以自由的接受或拒絕。貧窮是一種匱乏的情況,我們可以拒絕或接受;而赤貧者的悲劇是,他們是被迫承受赤貧的,他們甚至不能只選擇物質的匱乏,因為其他不人道的匱乏也如影隨形地跟著他們。

我們兩個攝影師朋友試著不要使用太多的汽油,他們選擇了某一種貧窮。因為事實上他們有辦法可以環遊世界,但他們有意勉勵自己過一個簡樸的生活,這反映出一種心靈的修養,這種修養在每天的生活中具體實踐出來。這種修行導致一種生活的原則,比方說,我們雙面使用紙張是為了避免浪費紙張。修道人家的情況好像並不常是一種完全貧窮的情況,因為我們印象中的修道人並不是被迫要經常地限制開支或使用財物。然而選擇的貧窮卻是這樣:不停地努力節制自己認為應該節制的事物。

這種貧窮讓我們陷 入一種自願承受的張力中,我們這樣告訴自己:「我原本可以擁有世間的這些財物,但是為了這個或那個理由,我決定捨棄!」有很多人來到貧民窟說:「我來關心窮人!」這些人堅持要直接進入貧窮家庭和他們接觸,然而,第一件要做的卻是勉力自己接受某種物質的匱乏。人們常想馬上做一些大事,但是,也許首先要做的只是試著去渡窮人所渡的生活。第一個允許我們和窮人接觸的方式是貧窮本身。我不說赤貧,因為赤貧是一種嚴重失去平衡的狀況,你無法模擬仿效。赤貧和貧窮不同,它不是一個正面的價值,赤貧摧毀人。〈……〉

摘譯自”Père Joseph Wresinski, Ecrits et paroles: aux volontaires I, 1960-1967″, p197-p199

0 comments 新增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