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资料
相信我,寬恕並非易事
最近這幾個月,
在巴黎佳弟路
及蒙馬特大道的交叉路口,
一些介於二十五歲至三十歲間的婦女,
在鄰近市場,一堆散置的紙箱中,翻尋搜索。
其中一名婦女找到了兩塊已被吃掉一半的蛋糕,
她悄悄地將它們放進一個袋子裡;
很快地兩個小孩走向她;
她拿出一塊蛋糕和他們分享。
我被震撼到說不出話來!
我眼前再次浮現那些六零年代的孩子們,
在諾瓦集貧民窟,
他們也在垃圾堆中尋找能夠果腹的食物。
我還記得,那些為了買一條麵包給母親當生日禮物
而賣掉彈珠的孩子們。
我以為我再也不會看到類似的情景,
然而,看啊!眼前就有一位母親,
用別人吃過的變質蛋糕,來餵養她的兩個小孩。
我也無法想像,
在這1984 年九月,
親眼目睹四個從八歲到八個月大的小孩,
從市府所屬土地被驅趕出來!
那是昨天早上發生的事,
去年七月,他們一家人在這片空地棲身,
搭建別人借給他們的帳棚。
既無市府員工,也無社工員或省府的人提供他們任何協助。
當然,除了在等待事情解決前,先行強制安置他們的孩子。
但,不只有這些在第四世界令人難受的事,
還有強過赤貧的平安與寬恕。
也因此,我眼前重新浮現
去年八月,在墓園遇到的一個男人,
他九歲的女兒在人行道步行時,
被一輛突如其來的車子撞倒,送醫不治。
孩子下葬後,這個父親告訴我:
「您懂嗎,我想要勒死那個奪走我女兒性命的混蛋!
但是,抵達派出所時,我看到車禍的肇事者,
是個殘障的婦女,
我便不知該如何開口了。
我想對她來說,
奪走我孩子的生命也是噩夢一場。
我們一起哭泣,
然後,我想我應該寬恕。
但是,神父,請相信我,真是不容易!
我為你們做見證 – 第四世界
若瑟.赫忍斯基神父的證言
1987/10/17於巴黎自由人權廣場
Play with YouTube
By clicking on the video you accept that YouTube drop its cookies on your browser.
能夠發聲 ,才會受敬
若瑟. 赫忍斯基在巴黎第四世界平民大學的談話
Play with YouTube
By clicking on the video you accept that YouTube drop its cookies on your browser.
「我們應該把這件事放進腦袋,從今以後,要讓別人尊敬我們。如果我們能夠發聲,就會受到尊敬。如果我們能夠發聲,才會被當成夥伴;如果社會把我們當成夥伴,我們將不只是維護自己的權利,我們也要護衛每一個人的權利。如果我們被當成夥伴,我們就能夠像工會一樣,就能夠像那些家庭協會一樣,我們就能夠,迫使國家改變!」
棟樑而非窮漢
1987年10月17日在巴黎自由人權廣場,聚集了十萬名人權護衛者。
Play with YouTube
By clicking on the video you accept that YouTube drop its cookies on your browser.
若瑟.赫忍斯基神父:「今天實在太棒了,因為大家都意識到,人權不是一時的熱情,也不只是某個社會階層的奮鬥,人權是每個人共同的奮鬥,特別是年輕人。今天這些年輕人,他們都是父母的寶貝,是祖父母的孫子女,今天,他們不是來這裡跟人家伸手要東西,他們今天想說的是:我們當然是年輕人,我們要對未來負責,我們希望被當成負責任的年輕人,而不是依賴救濟的人。
這些年輕人告訴我們,他們不要別人送米發便當,這些年輕人告訴我們,這些救濟品我們通通不要,因為這不是長久之計。冬天來了才開幾個避寒中心是不夠的,我們要像樣的住宅,真正可以學到一技之長的學校,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部分。
今天的赤貧界,是年輕人的世界,他們說: 我們想要扛起責任,而且我們的權利也應該受到尊重。」
記者:「 第四世界的秘密是團結關懷嗎?」
若瑟神父: 「第四世界的秘密,是凝聚眾生。打從一開始,我們就心知肚明,如果我們不團結起來,如果掌權者跟無權無勢者,如果強者跟弱者,如果飽讀詩書者跟目不識丁者,不能齊聚一堂,我們也許可以完成一些方案,但,事實上,最底層的同胞還是留在原地,最後他們依然是輸家。」
何謂自自由由?
若瑟.赫忍斯基神父1986年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市(Antwerp)《第四世界兒童: 三十年攝影展》的開幕式演說:
Play with YouTube
By clicking on the video you accept that YouTube drop its cookies on your browser.
「對我們來說,自由意味著:一個人能夠獨立思考,不被無知所困。不被貧窮和痛苦所束縛,不必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自自的意思是,
不必感到羞愧。
對我們來說,自由意味著:能夠擁有一技之長,能夠學以致用。自由是可以和親人一起過活,和自己的孩子,和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
自由是有機會自己做判斷,能夠做出清晰、合理的判斷。自由是可以表達心事,自由是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並做出選擇。
這才是自由的人生。
如果我們的孩子在學校不因出身而被嘲笑,他們才是自由的。如果他們沒有因為自己的膚色或種族而被歧視,他們才是自由的。
如果他們沒有因為父母的職業,或自己居住的社區而受判斷,如果他們沒有因為拙於表達,或所知有限而被看輕,他們才是自由的。
這就是我們希望下一代得到的自由。」